-「为什么没有这么基本的功能?!」
-「你不需要这个功能!」
-用了几个月之后:「原来我真的不需要这个功能。」
一些事物,初识时并不会理解。我早已知道豆瓣FM,但最近几个月才开始使用。
而坠入豆瓣FM,仅用了几天,很快就完整地收听了三千多首歌,为了更好的音质亦试着购买了一个月的PRO用户资格。
这是多么完美的产品:
在打开豆瓣FM的瞬间就开始播放音乐。播放的成本低至了极限。
想听便听,不想听便点下一首,喜欢便收藏红心,不喜欢便扔进垃圾筒。任何一个意愿都被恰到好处地分配了操作,没有不同维度的尴尬交叉。
想听特定的曲风,豆瓣已经准备好了兆赫。想探索未知的音乐,只需随便点开一个DJ制作的兆赫。每一个喜好只需一种选择的可能。
只是想给生活加上背景音乐,私人兆赫在不经意间已经准备好。融入了推荐系统,豆瓣FM就有了灵魂,有了一个爱上它的理由。
只是想好好享受自己喜欢的音乐,红心兆赫最懂自己。删除传统播放列表里听厌的歌曲的成本过高,但去掉红心没有失去过往记录的心理负担,整理喜爱歌曲的成本被降低到了最低。传统播放列表往往越来越冗杂,而红心兆赫却往往能保持在50首左右。
没有上一首。从此珍重当下播放的音乐,不会随意丢弃。
没有时间选择,只有从头播放到尾。认真地从头到尾听完一首歌,是信息快餐时代最起码的坚守。
没有单曲循环。音乐从来不是为了单曲循环而打造,一旦一首音乐被单曲循环,它便如困兽一般失去灵魂,任人宰割,一遍一遍地被重复播放,直到被贪婪地吸干所有的鲜血,而后干瘪地被丢弃。
没有播放列表。「音乐的真谛在于探索发现」,而不是如同收集癖般堆积了山一般的播放列表却不知如何整理、从何听起。
没有歌词。释放眼睛,让耳朵去聆听音乐。
没有搜索,不能播放指定歌曲。这是豆瓣FM的最深的减法,用户的自主权自此被剥夺,换来的是无需选择的轻松。倘若一定要听某首歌,我会进入虾米试听,而后在豆瓣音乐中搜索并点亮红心。
制作兆赫、游乐场、用户手册、下载之类不常用的功能被藏匿到了不起眼的角落。一切为了极简,让音乐成为主体。
支持所有平台,而手机版功能再次做减法,没有DJ兆赫,没有红心列表。只为了最轻量级的音乐体验。
移动平台支持离线播放,支持高品质音乐离线,离线歌曲的过程完全自动而不可见。于是我得以远在云南旅行仍能享受红心兆赫。
扁平化的界面清新,没有一丝冗余繁杂的设计。最小化形式负担。
甚至广告都可以成为兆赫,公益广告成为电台插播的美好声音,让人舍不得升级PRO用户失去广告,为独立音乐人提供平台,提供正版音乐。没有丝毫道德上的瑕疵。
与其说豆瓣FM是一款把减法做到了极致的播放器,不如说它是传统广播电台的网络版。
豆瓣FM让我从流行和R&B开始,喜欢上民谣,喜欢上Jazzy-Hiphop,甚至让我对摇滚与独立音乐感兴趣。与喜欢的音乐不期而遇,它名符其实。
从豆瓣FM开始,融入豆瓣,这是一个沉淀价值的地方。
有着心灵契合的事物,一生无需太多。
如果毕业后只能留在国内,豆瓣或许是个很理想的雇主。